李在明正式拒绝了中国发出的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邀请,给出的理由是“避免影响美韩关系”。然而仅隔24小时配资安全证券配资门户,青瓦台就公布了李在明8月23日访日、25日访美的密集行程,打破了韩国总统上任首访美国的惯例。
外交辞令的遮羞布被彻底扯下。当韩方解释“日美行程是协调结果”时,韩国总统秘书室发言人姜由桢的官方声明显得苍白无力。李在明竞选时高调承诺“修复对华关系”,声称要继承文在寅的平衡外交,如今却把日本放在首访位置。
讽刺的是,韩国外长赵显8月3日还在美国宣称“中国是竞争对手”,十一天后却改口呼吁“求同存异”,态度急转如同翻书。经济账本暴露了韩国的两难困境。尽管2024年上半年中韩贸易额下降了4.3%,但中国仍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1%,连续18年位居第一。三星电子34%的半导体营收依赖中国市场,现代汽车在华工厂年产销超60万辆。7月25日,韩国突然对中国碳钢加征最高33.57%反倾销税,正值美韩关税谈判敏感期。
这种“经济靠中国,安全跪美国”的撕裂,让李在明的“平衡术”沦为笑谈。驻韩美军承担朝鲜半岛40%的战略预警任务,“萨德”系统覆盖韩国90%空域。8月14日,美韩宣布重启“乙支自由护盾”军演,而李在明访美议程明确包含“同盟现代化”和导弹防御合作。当韩国外长被问及会否讨论“驻韩美军灵活部署”时,其含糊回应“工作人员在对接”,透露出对美国的畏惧。
李在明在光复节(8月15日)未提日本殖民历史,访日议程聚焦“深化韩美日安全合作”。这与2018年文在寅政府因二战劳工问题对日强硬形成鲜明对比。日本《读卖新闻》直接点破:李在明回避历史争议,是为换取美日支持。所谓“外交对等”借口遭事实打脸。韩方辩称因文在寅2017年主动访华,现在需中方“回访”,却刻意回避关键背景。文在寅当年访华是为了修复朴槿惠部署萨德导致的关系冰冻。而尹锡悦政府任内八次挑战台海红线,李在明至今未采取实质纠偏。
这种双重标准,让韩国外交信用跌至冰点。韩美日军事同盟的推进已踩下油门。李在明与石破茂的会谈直接锁定“导弹预警数据共享”,为美日韩构建东亚版“小北约”铺路。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显示,三国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作战体系互联。而李在明访美时将讨论的“延伸威慑”,本质是将韩国纳入美国核保护伞。
中国的反制信号正在释放。中方在李在明当选后恢复对韩稀土出口,被视为经济橄榄枝。稀土是韩国芯片产业的命脉,90%依赖中国供应。但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显示,若中方重启出口管制,韩国半导体产能将在三个月内萎缩30%。当赵显外长一边喊“求同存异”一边部署萨德雷达,中韩互信的基础正在崩塌。
半岛安全的天平开始失衡。朝鲜劳动党副部长金与正8月10日声明“拒绝对话”,同时朝方在边境新增导弹发射架。此前李在明暂停韩美军演释放的缓和信号,已被其亲美日行动抵消。韩国国防研究院警告:若失去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协调渠道,半岛可能重回“战争边缘政策”。
李在明政府的战略短视正在发酵。其拒绝阅兵邀请后,韩国《中央日报》民调显示62%民众担忧经济报复。仁川机场的三星半导体货运航班已从每日12班减至8班,现代汽车推迟了青岛工厂扩建计划。当青瓦台宣称“APEC峰会将邀请中方出席”时,北京的态度将检验韩国外交的真实代价。韩国的野心终究难掩底色。从加征中国钢铁关税到光复节沉默,从急赴日美到搁置历史配资安全证券配资门户,每一步都在印证其战略选择。东北亚的地缘棋局中,没有永恒的模糊地带,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交换。
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